happens-before规则

使用volatile的困惑
volatile 关键字并不是 Java 语言的特产,古老的 C 语言里也有,它最原始的意义就是禁 用 CPU 缓存。 例如,我们声明一个 volatile 变量 volatile int x = 0,它表达的是:告诉编译器, 对这个变量的读写,不能使用 CPU 缓存,必须从内存中读取或者写入。这个语义看上去相 当明确,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却会带来困惑。 例如下面的示例代码,假设线程 A 执行 writer() 方法,按照 volatile 语义,会把变量 “v=true” 写入内存;假设线程 B 执行 reader() 方法,同样按照 volatile 语义,线程 B 会从内存中读取变量 v,如果线程 B 看到 “v == true” 时,那么线程 B 看到的变量 x 是 多少呢? 直觉上看,应该是 42,那实际应该是多少呢?这个要看 Java 的版本,如果在低于 1.5 版 本上运行,x 可能是 42,也有可能是 0;如果在 1.5 以上的版本上运行,x 就是等于 42。
class VolatileExample { int x = 0; volatile boolean v = false; public void writer() { x = 42; v = true; } public void reader() { if (v == true) { // 这里 x 会是多少呢? } } }
分析一下,为什么 1.5 以前的版本会出现 x = 0 的情况呢?我相信你一定想到了,变量 x 可能被 CPU 缓存而导致可见性问题。这个问题在 1.5 版本已经被圆满解决了。Java 内存 模型在 1.5 版本对 volatile 语义进行了增强。怎么增强的呢?答案是一项 HappensBefore 规则。
Happens-Before 并不是说前面一个操作发生在后续操作的前面,它真正要表达的是:前面一个操作的结果对后续操作是可见的
Happens-Before 约束 了编译器的优化行为,虽允许编译器优化,但是要求编译器优化后一定遵守 HappensBefore 规则

程序的顺序性规则

这条规则是指在一个线程中,按照程序顺序,前面的操作 Happens-Before 于后续的任意 操作
例:
class VolatileExample { int x = 0; volatile boolean v = false; public void writer() { x = 42; v = true; } public void reader() { if (v == true) { // 这里 x 会是多少呢? } } }
x = 42;Happens-Before 于 v = true;,这就是规则 1 的内容,也比较符合单线程里面的思维:程序前面对某个变量的修改一定是对后续操作可见的。

volatile 变量规则

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,happens-before于任意后续线程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读
这个就有点费解了,对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相对于后续对这个 volatile 变量的读操 作可见,这怎么看都是禁用缓存的意思啊,貌似和 1.5 版本以前的语义没有变化啊?如果 单看这个规则,的确是这样,但是如果我们关联一下规则 3,就有点不一样的感觉了。
 

传递性

这条规则是指如果 A Happens-Before B,且 B Happens-Before C,那么 A HappensBefore C。我们将规则 3 的传递性应用到我们的例子中,会发生什么呢?可以看下面这幅图:
notion image
从图中,我们可以看到:
  1. x=42 Happens-Before 写变量 v=true ,这是规则 1 的内容;
  1. 写变量v=true Happens-Before 读变量 v==true,这是规则 2 的内容 。
  1. 再根据这个传递性规则,我们得到结果:x=42 Happens-Before 读变 量v==true。这意味着什么呢? 如果线程 B 读到了“v=true”,那么线程 A 设置的“x=42”对线程 B 是可见的。也就是 说,线程 B 能看到 “x == 42” ,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?这就是 1.5 版本对 volatile 语义的增强,这个增强意义重大,1.5 版本的并发工具包(java.util.concurrent) 就是靠 volatile 语义来搞定可见性的

监视器(管程)锁规则

这条规则是指对一个锁的解锁 Happens-Before 于后续对这个锁的加锁。 要理解这个规则,就首先要了解“管程指的是什么”。管程是一种通用的同步原语,在 Java 中指的就是 synchronized,synchronized 是 Java 里对管程的实现。
管程中的锁在 Java 里是隐式实现的,例如下面的代码,在进入同步块之前,会自动加锁, 而在代码块执行完会自动释放锁,加锁以及释放锁都是编译器帮我们实现的
synchronized (this) { // 此处自动加锁 // x 是共享变量, 初始值 =10 if (this.x < 12) { this.x = 12; } } // 此处自动解锁
所以结合规则 4——管程中锁的规则,可以这样理解:假设 x 的初始值是 10,线程 A 执 行完代码块后 x 的值会变成 12(执行完自动释放锁),线程 B 进入代码块时,能够看到 线程 A 对 x 的写操作,也就是线程 B 能够看到 x=12。

线程启动规则

这条是关于线程启动的。它是指主线程 A 启动子线程 B 后,子线程 B 能够看到主线程在 启动子线程 B 前的操作。 换句话说就是,如果线程 A 调用线程 B 的 start() 方法(即在线程 A 中启动线程 B),那 么该 start() 操作 Happens-Before 于线程 B 中的任意操作。具体可参考下面示例代码
Thread B = new Thread(()->{ // 主线程调用 B.start() 之前 // 所有对共享变量的修改,此处皆可见 // 此例中,var==77 }); // 此处对共享变量 var 修改 var = 77; // 主线程启动子线程 B.start();
 

线程终止规则

线程中的任意操作,happens-before于该线程的终止监测。我们可以通过Thread.join()方法结束、Thread.isAlive()的返回值等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。
这条是关于线程等待的。它是指主线程 A 等待子线程 B 完成(主线程 A 通过调用子线程 B 的 join() 方法实现),当子线程 B 完成后(主线程 A 中 join() 方法返回),主线程能够看到子线程的操作。当然所谓的“看到”,指的是对共享变量的操作。 换句话说就是,如果在线程 A 中,调用线程 B 的 join() 并成功返回,那么线程 B 中的任 意操作 Happens-Before 于该 join() 操作的返回。具体可参考下面示例代码。
Thread B = new Thread(()->{ // 此处对共享变量 var 修改 var = 66; }); // 例如此处对共享变量修改, // 则这个修改结果对线程 B 可见 //主线程启动子线程 B.start(); B.join() // 子线程所有对共享变量的修改 // 在主线程调用 B.join() 之后皆可见 // 此例中,var==66

对象终结规则

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,happens-before于这个对象的finalize()方法的开始。

线程中断原则

对线程interrupt()方法的调用,happens-before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
例子 线程 t1 打断 t2(interrupt)前对变量的写,对于其他线程得知 t2 被打断后对变量的读可见(通过 t2.interrupted 或 t2.isInterrupted)
public class Test1 { static int x;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Thread t2 = new Thread(() -> { while (true) { if (Thread.currentThread().isInterrupted()) { System.out.println(x); break; } } }, "t2"); t2.start(); new Thread(() -> { sleep(1); x = 10; t2.interrupt(); }, "t1").start(); while (!t2.isInterrupted()) { Thread.yield(); } //10 System.out.println(x); } }